
徐先生這三十余件自撰楹聯(lián)作品,或歌頌風物歲時,抒寫家國情懷;或用于交際贈答,感慨世事滄桑;或吟詠讀書明志,或闡述禪宗佛理。大都因物達情,催人奮進。

震居巽離以上,嘆畢生困頓,想訓何人,予何人。
一九八六年來阜興學時,撰此嵌入名號聯(lián)語:訓何人句,用志對武訓仰止。注:(徐家震號新予)

震來阜興學時撰聯(lián)述志,更甘為無產(chǎn)階級貧下中農(nóng)之子孫作牛作馬,八十七叟徐家震撰。

崇拜外行人,問屏障是生灰是生輝。
近閱《唐詩四體書法》刊,其中有不少佳作,惜擇焉不精,不少篇幅錯字、謬讀時見,遺害青年,實非鮮見。何出版之不慎也,因撰斯聯(lián)致慨,敬希編者某君多讀十年書,再以書法問世,未識可乎。其中荒唐最多者為不署全名,廢除姓氏,未識何故。
新予徐家震撰聯(lián)并識。

身教何須說多想多見聞
徐家震潛研文字孽乳旁通之方,旨在舉一反三因撰此聯(lián)。

稻花香里說豐年
偶讀稼軒長短句,又值除夕,有感于新政改革,將由小康躋于大同,率成上聯(lián),以對稼軒詞句,竟將狗尾綴于貂前,用博方家一粲可乎?
徐家震七十有九率撰上聯(lián)書以秦文。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清
天山囚徒徐家震撰聯(lián)書于苦行僧舍


鐸教詩書考錢幣猶帶書香
為家鐸弟臺撰嵌入雅號聯(lián)語,并經(jīng)汪福潤學博潤色,兼祈斧正、法政。按:周官泉府即近世銀行,考證錢幣者晚近推梁溪丁福保先生,其《說文解字詁林》更匯集百家論列于一編,猗歟偉哉。契末鄉(xiāng)世小兄徐家震新予甫拜撰,時年七十有九。

德從寬處積積德勝貽金
八十六叟徐家震撰聯(lián)。

后少來者必敬忠烈
八十六叟徐家震三生有幸得叩首于史忠烈公衣冠冢前敬撰此聯(lián)。

人有正邪放開眼界觀人
(十二)

身教者從如坐春風
八十五叟徐家震夢中得句,起而書之。

要同孔方兄絕交
家鐸鄉(xiāng)賢棣斧政、法政,丙子年大暑徐家震撰并以自嘲時年八十有一。
(注:家鐸為原阜陽市建行副行長李家鐸先生)

默默無言百福駢臻
僅據(jù)清代以來,察哈爾、齊齊哈爾、哈爾濱、哈密設(shè)治建省置縣,璽印文字在秦篆中補一哈字,海內(nèi)外方家、學博誰曰不然。
八十六叟徐家震僅為秦篆補入哈字,李斯復(fù)起當以為然。

法宗秦篆筆走龍蛇
八十五叟徐家震新予甫記論字學書旨趣撰聯(lián)。

研幾在思想初動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空
塵本從三鹿奔馳而塵起,會意。姑從隸變省去二鹿。意念改為思想,避免重一意字。
公元二千零二年夏時仲春月中澣八十七叟徐家震撰聯(lián)。

(十八)

坐擁百城無事即神仙
(十九)

鴻都觀古典篇篇伯鴻陸費逵
(二十)

門前積水盈尺舊雨不來今雨來
壬午歲中秋節(jié),徐家震新予甫撰聯(lián)迎賓。





完白錯字賴品端
韓昌黎石鼓歌有”羲之俗書趁姿媚”句,為諧聲律改`逸少`。震按:秦以前任意造字,無分雅俗,秦相李斯同文之后,凡不合六書孽乳規(guī)律者,統(tǒng)稱俗書。
庚辰日短至早覺不寐撰此聯(lián)語,徐家震篆于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齋。

老而不變是為仁人
曩聞有詆毀康有為者,嵌入有為二字加以詆毀,今反其意撰此聯(lián)加以贊譽。八十七叟徐家震改撰書以玉箸篆。









(三十六)

老至居人下有書真富貴
歸來被犬欺無事即神仙
(三十七)

教人教己且教子孫
八十六叟徐家震六十早逾杖國之年,七十又逾杖朝之年,余年得杖鄉(xiāng)里,撰聯(lián)自慰。
(三十八)

三絕虛名偽字連篇缶廬何足道
一肩行李墨書滿捲玩伯莫厚非
【附】徐家震先生大事年表
1916年9月16日——徐家震出生于安徽省太和縣小南關(guān)。
1922年——幼承庭訓,六歲即讀《論語》,兼習書法。先后熟讀十三經(jīng),背誦九經(jīng),除公、谷、周、儀禮未背,亦過目外,熟讀《爾雅》四百遍,抄四遍。
1936年——入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就讀。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回原籍太和隨族長創(chuàng)辦私立育英中學。
1946年春——赴上海無錫國專復(fù)學,學習之余應(yīng)徐忍寒校長之請在上海民智中學任教。
1946年夏——經(jīng)業(yè)師王佩諍先生介紹,利用暑假兩個月之暇,遍觀蘇州大收藏家吳大澂、潘伯寅所藏古器物,書畫碑版,看《寰宇訪碑錄》;購楊守敬《寰宇貞石圖》;縱觀上海博物館及上海圖書館全部善本書和考古文物;請教丁福保先生編撰《說文解字詁林》的經(jīng)過,受益匪淺。
1947年冬——無錫國專畢業(yè)。
1948年——應(yīng)曹聚仁先生邀請任上海私立前進中學校長。
1953年7月——因錯案,赴新疆勞改十年。其間完成《段注說文鉤玄提要》腹稿。閑暇之余,寫下了許多歌詠天山少數(shù)民族深厚友誼的詩篇。
1963年——得力于自我改造,時受表揚,提前一天釋放。歸途所作《絲路紀程》百韻,可謂精彩絕倫,其中地名、人名、書簡名數(shù)以百計,最能反映出其深厚的學養(yǎng)、廣博的見聞以及駕馭文字的嫻熟。
未平反期間,在阜陽教院任教八年。
后承徐道鄰先生致毛主席、周總理一函得以平反。
1982年6月——《段注說文鉤玄提要》完成初稿。業(yè)師王蘧常先生欣然為其作序,承張師世祿、胡師曲園、蔡師尚思、趙師景深、魏師建猶,暨諸前輩同學,不吝賜教。并經(jīng)世祿師,加以審?fù)辍?/span>
1983年11月——昔日無錫國專同窗好友馮其庸先生,來阜看望闊別已久的徐家震及諸同學。
1984年——回太和隨老教育界李國強創(chuàng)辦了太和聯(lián)合中學。
1985年11月——徐家震作為無錫國專優(yōu)秀校友,受邀參加在蘇州大學舉辦的唐文治先生學術(shù)思想討論會。
1985年12月——參與創(chuàng)建太和友聲詩社。
1986年——承陳復(fù)東先生大力支持,興建了私立阜陽育英中學,并聘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任學校名譽董事長。
1988年6月——王蘧常先生九十壽辰,顧廷龍、蘇淵雷、鄭逸梅、蔡尚思、周谷城等發(fā)起拜壽,滬上文壇名流聚集,好不熱鬧,徐家震應(yīng)邀親往祝壽。
1989年10月25日——業(yè)師王蘧常先生逝世,徐家震親去祭典,并悲痛地寫下五幅挽聯(lián)。
1995年——60余萬字的《段注說文鉤玄提要》定稿。
2004年3月30日——逝世,享年88歲。
(注:徐家震著60余萬字的《段注說文鉤玄提要》一書,近期將有黃山書社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2022年11月16日范恒獻整理于汝陰故郡之清潁堂
編輯:傅友君
支付寶轉(zhuǎn)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zhuǎn)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