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雪這個節(jié)氣來,很多人都會想到毛澤東的那首氣勢磅礴的詞句來“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同時想到的還有謝太傅于寒雪日召集兒女治學的句子:“大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是呀,那些晶瑩的雪花像柳絮,像蘆花,紛紛揚揚,為我們掛起了白茫茫的天幕雪簾。它是仙女撒下的碎玉,是月宮桂樹的繽紛落花,是翩然起舞的白色蝴蝶。如果少了雪花這個仙女一般的主角,冬季仿佛是索然乏味的。
小雪與大雪雖然都是冬三月的兩個節(jié)氣,但在氣候變化上還是不同的。“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時節(jié),大地開始上凍;大雪時節(jié),河面結冰,往日咆哮的河流“頓失滔滔”。大雪,顧名思義,是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如果說小雪是先鋒,小心翼翼地試探著一路前行,而大雪就是那千軍萬馬的主力,來勢洶涌;如果說小雪是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一言一行尚矜持羞澀,大雪則是一位潑辣的少婦,她在大自然這座廣闊的舞臺上盡情地舞蹈,將天地打扮得一片妖嬈。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一首名為《夜雪》的詩,“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首詩非常形象生動地道出了大雪的特征。古人喜雪,雪下,則觸景生情,即興賦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酌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絕句膾炙人口。“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岑參筆下的雪,寫盡漫天大雪的動態(tài),其景令人陶醉。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極雪的靜態(tài)之美。也有借雪景,寄托情懷的。
雖然說雪大天寒,但有些古人在詩透出濃厚的情意,至今讀來仍給人以溫暖。如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漫天的風雪正如作者此刻的境遇,他的仕途已經進入寒夜,此時有人收留了他,讓有一處烤火避難的所在,心中的溫暖與慰藉,不言自喻。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天氣陰沉,將要下雪,我把今年新釀的米酒用小火爐溫上,你是否愿意來喝一杯?當大雪降臨,冰冷和黑暗降臨,朋友在室內把酒言歡,確是人間難得的溫暖。同是唐代詩人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前方路途晦暗艱險,如雪中遠行,禍福難料,但朋友你盛名在外,一定不會缺少知己相伴。以此鼓勵朋友,不要失去希望。雪中別友,雪紛紛,情深深。
雪色潔白,古代詩中詩人也有很多用雪來托物寓意,借雪抒情的。唐代詩人高駢的《對雪》詩: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大雪紛飛,整個世界明亮起來,把一切崎嶇難走的道路都覆蓋起來,祈愿白雪也能蓋住人間的一切丑惡,讓世界如雪一般純凈潔白。宋代盧梅坡的《雪梅》詩: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梅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吟詠的對象,作者借雪梅爭春,雪白梅香,各有所長,來告誡我們,人各有長,要取長補短。元代散曲家馬致遠的《壽陽曲·江天暮雪》: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雪花亂飛,像是梅花,也像是飛絮。迷了人眼,亂了人心。漁人想要回家,卻發(fā)現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干脆往船上一躺,讓船兒隨波飄蕩,帶自己回去。回到遠離俗世紛爭的清凈之地。
同樣是大雪,在另一類詩人筆下卻寫的幽默風趣,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江上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張打油的《雪詩》構思高明,詠雪不用“雪”,看似粗俗卻幽默風趣。沒有對生活的豐富觀察,是絕寫不出來的。明朝人陸詩伯也寫過一首《雪》詩,足以與張打油的《雪》詩媲美。其詩云: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漲價。板凳當柴燒,嚇得床兒怕。這首《雪》詩前兩句寫雪下得大,柴米漲價,通俗易懂;末一句運用擬人手法,說板凳當柴燒了,連床兒也害怕起來,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全詩詼諧有趣,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兑菜阍娫挕酚涊d一個故事。一個書生冬天出屋上廁所,看到大雪飄飄,山坡銀裝素裹,大地一片皓白,頓時詩興大發(fā):“大雪滿山坡,烏鴉變白鶴。”再想往下吟,一時想不出來了。此時寒風掃來,割人肌膚,它打了個哆嗦,高興地說了聲“有了”,于是吟出后兩句:“風吹屁股冷,留點明天屙!”這首打油詩前兩句通過烏鴉變成白鶴,來說明雪花下得大,且給人生動具體的形象,只是后兩句格調過于低俗,沒有美感。
詠雪的詩可以是詩人個人的獨立創(chuàng)作,也有幾個一起以聯(lián)句的形式寫成的詠雪詩。明朝萬歷年間,趙秉忠考取新科狀元。青州知府舉辦公宴,給趙秉忠祝賀。宴會這天,正好天降瑞雪,于是有人建議以雪為題,眾人聯(lián)句為詩。首先吟詠的是道臺大人,他說:剪碎鵝毛空中舞。知府接著吟道:山南山北不見土。比起第一句顯得俗氣多了。輪到知縣了:琉璃碧瓦變成銀。貪財之心流露出來,趙秉忠于是說了最后一句:面糊糊了青州府。趙秉忠的一句詩運用雙關手法,表面是將雪比喻為“面糊”,實際是譏諷青州府上下官員皆是“面糊”一類的糊涂官。一次,乾隆皇帝在宮中賞雪吟詩,一時高興,命身邊的太監(jiān)們聯(lián)句。太監(jiān)們搜索枯腸也吟不出一個字來,都慌了神,私下商量,想念張打油的那首《詠雪》以博皇上一笑。于是太監(jiān)甲先起句,說道:“黃狗身上白,”太監(jiān)乙續(xù)道:“白狗身上腫。”乾隆聽了又笑又惱,連連說道:“簡直俗不可耐。”太監(jiān)丙較機靈,急忙改口:“回頭看起來。”乾隆見不再念張打油的詩了,忙問道:“回頭看什么?”太監(jiān)丁更聰明,跪奏曰:“奴婢有一句等在這兒了--‘江山一籠統(tǒng)’。”雖然仍是張打油《詠雪》中的詩句,但將首句改為末句,正迎合乾隆皇帝“一統(tǒng)江山”的欲望和心理。乾隆非常高興,重賞了太監(jiān)丁。
小雪與大雪雖然都是冬三月的兩個節(jié)氣,但在氣候變化上還是不同的。“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時節(jié),大地開始上凍;大雪時節(jié),河面結冰,往日咆哮的河流“頓失滔滔”。大雪,顧名思義,是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如果說小雪是先鋒,小心翼翼地試探著一路前行,而大雪就是那千軍萬馬的主力,來勢洶涌;如果說小雪是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一言一行尚矜持羞澀,大雪則是一位潑辣的少婦,她在大自然這座廣闊的舞臺上盡情地舞蹈,將天地打扮得一片妖嬈。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一首名為《夜雪》的詩,“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首詩非常形象生動地道出了大雪的特征。古人喜雪,雪下,則觸景生情,即興賦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酌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絕句膾炙人口。“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岑參筆下的雪,寫盡漫天大雪的動態(tài),其景令人陶醉。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極雪的靜態(tài)之美。也有借雪景,寄托情懷的。
雖然說雪大天寒,但有些古人在詩透出濃厚的情意,至今讀來仍給人以溫暖。如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漫天的風雪正如作者此刻的境遇,他的仕途已經進入寒夜,此時有人收留了他,讓有一處烤火避難的所在,心中的溫暖與慰藉,不言自喻。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天氣陰沉,將要下雪,我把今年新釀的米酒用小火爐溫上,你是否愿意來喝一杯?當大雪降臨,冰冷和黑暗降臨,朋友在室內把酒言歡,確是人間難得的溫暖。同是唐代詩人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前方路途晦暗艱險,如雪中遠行,禍福難料,但朋友你盛名在外,一定不會缺少知己相伴。以此鼓勵朋友,不要失去希望。雪中別友,雪紛紛,情深深。
雪色潔白,古代詩中詩人也有很多用雪來托物寓意,借雪抒情的。唐代詩人高駢的《對雪》詩: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大雪紛飛,整個世界明亮起來,把一切崎嶇難走的道路都覆蓋起來,祈愿白雪也能蓋住人間的一切丑惡,讓世界如雪一般純凈潔白。宋代盧梅坡的《雪梅》詩: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梅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吟詠的對象,作者借雪梅爭春,雪白梅香,各有所長,來告誡我們,人各有長,要取長補短。元代散曲家馬致遠的《壽陽曲·江天暮雪》: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雪花亂飛,像是梅花,也像是飛絮。迷了人眼,亂了人心。漁人想要回家,卻發(fā)現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干脆往船上一躺,讓船兒隨波飄蕩,帶自己回去。回到遠離俗世紛爭的清凈之地。
同樣是大雪,在另一類詩人筆下卻寫的幽默風趣,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江上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張打油的《雪詩》構思高明,詠雪不用“雪”,看似粗俗卻幽默風趣。沒有對生活的豐富觀察,是絕寫不出來的。明朝人陸詩伯也寫過一首《雪》詩,足以與張打油的《雪》詩媲美。其詩云: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漲價。板凳當柴燒,嚇得床兒怕。這首《雪》詩前兩句寫雪下得大,柴米漲價,通俗易懂;末一句運用擬人手法,說板凳當柴燒了,連床兒也害怕起來,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全詩詼諧有趣,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兑菜阍娫挕酚涊d一個故事。一個書生冬天出屋上廁所,看到大雪飄飄,山坡銀裝素裹,大地一片皓白,頓時詩興大發(fā):“大雪滿山坡,烏鴉變白鶴。”再想往下吟,一時想不出來了。此時寒風掃來,割人肌膚,它打了個哆嗦,高興地說了聲“有了”,于是吟出后兩句:“風吹屁股冷,留點明天屙!”這首打油詩前兩句通過烏鴉變成白鶴,來說明雪花下得大,且給人生動具體的形象,只是后兩句格調過于低俗,沒有美感。
詠雪的詩可以是詩人個人的獨立創(chuàng)作,也有幾個一起以聯(lián)句的形式寫成的詠雪詩。明朝萬歷年間,趙秉忠考取新科狀元。青州知府舉辦公宴,給趙秉忠祝賀。宴會這天,正好天降瑞雪,于是有人建議以雪為題,眾人聯(lián)句為詩。首先吟詠的是道臺大人,他說:剪碎鵝毛空中舞。知府接著吟道:山南山北不見土。比起第一句顯得俗氣多了。輪到知縣了:琉璃碧瓦變成銀。貪財之心流露出來,趙秉忠于是說了最后一句:面糊糊了青州府。趙秉忠的一句詩運用雙關手法,表面是將雪比喻為“面糊”,實際是譏諷青州府上下官員皆是“面糊”一類的糊涂官。一次,乾隆皇帝在宮中賞雪吟詩,一時高興,命身邊的太監(jiān)們聯(lián)句。太監(jiān)們搜索枯腸也吟不出一個字來,都慌了神,私下商量,想念張打油的那首《詠雪》以博皇上一笑。于是太監(jiān)甲先起句,說道:“黃狗身上白,”太監(jiān)乙續(xù)道:“白狗身上腫。”乾隆聽了又笑又惱,連連說道:“簡直俗不可耐。”太監(jiān)丙較機靈,急忙改口:“回頭看起來。”乾隆見不再念張打油的詩了,忙問道:“回頭看什么?”太監(jiān)丁更聰明,跪奏曰:“奴婢有一句等在這兒了--‘江山一籠統(tǒng)’。”雖然仍是張打油《詠雪》中的詩句,但將首句改為末句,正迎合乾隆皇帝“一統(tǒng)江山”的欲望和心理。乾隆非常高興,重賞了太監(jiān)丁。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