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奇的兄妹說起
——淺談當下教育問題及建議之三十
劉慶坤
在街上看慣了孩子們匆匆忙忙去補課的身影,筆者去年欣賞了一對兄妹的新奇表現(xiàn),至今在心頭回味無窮,倍感欣慰。
去年7月18日下午六點多,天氣陰沉沉的,并有些悶熱。筆者專注地騎著電瓶車慢速行駛在慢車道上。路過所住城市西部五岔口的小三角公園時,聽到了久違而動聽的口琴聲。
筆者急忙停下電瓶車,駐足細看靜聽。原來是一位十一二歲的男孩子正在全神專注地吹著白亮亮的口琴,只見他雙手移動,十分自然地吹著一首歡快的曲子,據(jù)我推測應(yīng)該是《喜洋洋》。男孩子身著上白下藍的套裝,衣服干干凈凈,長得敦厚結(jié)實,精神飽滿,看去喜氣洋洋的,正如他所吹的曲子一般。
更令人感到新奇的是一位五六歲的小女孩正圍著男孩子隨性而忘情地跳著舞,上身穿著白色半袖褂子,下身穿著藍色裙子,衣服也是干干凈凈的,踩著男孩子吹著的曲子,歡喜地舞動著兩只小手,挑起兩條小腿,身子自由歡快地擺動著,兩只大眼睛炯炯有神,臉上笑容燦爛,投入在其哥哥所吹音樂與自己的舞蹈世界里。
男孩子口琴聲結(jié)束,女孩子歡喜地停下來,拍著小手,應(yīng)該是為男孩子與自己慶賀。此刻,我才從陶醉與深思中回過神來,不由地在心里夸贊著兩位可愛的孩子。我正推測他們應(yīng)該是兄妹倆的時候,聽到了他們親熱友愛的對話。
“哥哥,我跳得不錯吧?”女孩子很期待地問著男孩子。
“很棒!哥哥向你學習?!蹦泻⒆涌洫勚约旱拿妹?,還伸出右手大拇指為妹妹點贊,另一只手拿著他心愛的口琴。
小女孩樂壞了,歡歡喜喜地向公園的里面跑去,應(yīng)該是尋找他們的父母吧,也許是想跑著玩一會。
我下意識連忙禮貌地問男孩子說:“小帥哥,你的口琴是跟誰學的呀?”
“是我爸爸教的。”男孩子很有禮貌地回答我,并快速地去追趕自己的妹妹。他應(yīng)該是想要看護好妹妹,因而跑得很快。
看著他們兄妹倆遠去的身影,依著同色得體的兄妹裝更加耀眼奪目。他倆真是一對活潑可愛的兄妹,真是一對別具一格的兄妹,真是一對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兄妹。
好孩子就應(yīng)該多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培養(yǎng)出來的。從這兩位兄妹的著裝打扮、吹口琴與跳舞等表現(xiàn)來看,他們的媽媽應(yīng)該是一位勤快、利索、干凈,很會持家的女子,他們的爸爸應(yīng)該是一位多才多藝、慈祥愛子的男子,夫妻二人都應(yīng)該善于教育孩子,且關(guān)系和睦,還能以身作則,因而一對兒女才能夠同樣多才多藝,才能夠親密無間,才能夠快樂幸福地享受著生活。
好孩子就應(yīng)該是活潑可愛的,就應(yīng)該充滿陽光的,就應(yīng)該是充滿朝氣的,就應(yīng)該是天真快樂的。在這對兄妹身上,我看到了孩子的天真、朝氣、陽光與可愛,實在是不容易。就在他們兄妹倆盡情地玩耍,盡情地快樂,盡情地享受生活時,我們的不少孩子又開始了暑假期間的上補課班、上強化班、上特長班,上興趣班的單調(diào)而緊張生活。這些孩子的父母會認為,只有堅持讓自己的孩子拼命地補課與強化,孩子才可以擁有更美好的未來。其實一張一弛,隨自然所為,是最合理、最科學、最有效的。在暑假里,讓孩子適當休息一下,讓孩子自由快樂玩耍,讓孩子走進美麗的大自然,讓孩子展示自己的天性,讓孩子多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才有利于孩子更好地發(fā)揮特長,更好地學習知識,更好地全面成長。
好孩子就應(yīng)該是別具一格的。好孩子應(yīng)該都有自己的所長,都有自己的愛好,都有自己的朦朧追求。我們的家長為何要千篇一律地給孩子補習各種課程,或提前上各種形式的課本知識呢?其實,書本學習,或者說單純的知識學習,只是孩子的一種學習,孩子還有其它更重要的學習,我們要重視與做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而且德育通常要重于智育,才可以更有利于孩子快樂健康全面成才起來。
當前,我們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容易走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過度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與成績,我們父母在三四線城市,每年給孩子花的課外班費用高達五六萬元的不在少數(shù),孩子往往是周末與假期里比正常上課時還要忙碌;另一個極端是家長對孩子“放羊”,也就是不管不問了,認為自己孩子的學習是王瘸子的腿扭住了筋——沒救了,自己更不能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其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孩子的終身老師,是孩子的最近最好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塑造著孩子。不管是過度關(guān)心孩子學習的父母,還是對孩子學習“放羊”的父母,都應(yīng)該給孩子發(fā)揮好示范帶頭作用,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比如與孩子一起讀書,與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與孩子一起玩游戲,與孩子一起鍛煉身體,與孩子一起進行比賽,與孩子一起不斷進步,都是有效的很好的教育方法。
之所以認為我親眼所見的一對兄妹的舉動是新奇的,是因為有如此表現(xiàn)的孩子在上世紀末之前還可以經(jīng)常見到,現(xiàn)在真是太罕見,太稀少了。也正是因為這對兄妹的父母應(yīng)該是發(fā)揮了榜樣的作用,兩個孩子才可以如此自自然然地擁有才華,才可以如此天真無邪地展示才藝,才可以如此快樂幸福地享受生活。
但愿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如這對兄妹快樂成長的孩子,遇見更少在街上匆匆忙忙趕去補課的孩子。
(作者:劉慶坤,省作協(xié)會員,公開發(fā)表文學作品近70篇,出版有散文集《少兒好時光》。另外,創(chuàng)作有與之同題材的六部作品集、兩部劇本待出版或拍攝,真誠希望關(guān)心當下孩子教育與成長的出版社、影視拍攝公司與筆者聯(lián)系,手機:13705583779。)
編輯:傅友君
支付寶轉(zhuǎn)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zhuǎn)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